NEW EVENT
最新活動
OKX
幣安
HOT ARTICLES
熱門文章
Featured Articles
專題精選
2024 / 5 月,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(SEC) 正式核准現貨以太幣 ETF,並於 7 月 23 日 開始掛牌交易。
以太幣現貨 ETF 上市至今一年餘,累積的淨資產管理規模近 200 億美金,共持有約 588 萬顆以太幣;其中規模最大的是貝萊德 (BlackRock) 的 iShares Ethereum Trust (ETHA),管理資產超過 100 億美金。
最近多家企業開始進行以太幣儲備計畫,以太坊微策略時刻啟動,不只企業持續購入以太幣,ETF 的資金流入也跟著加速。
ETF 買進以太幣之後,目前就只是單純持有而已。
自 2025 年開始,這些管理 ETF 的資產管理公司開始向 SEC 提出修正案,申請將現有的以太坊 ETF 轉型成可進行質押 (staking) 的質押型 ETF,一旦獲得批准,就能把持有的 ETH 上鏈參與質押,賺取質押獎勵收益。
因為規模大,質押獎勵收益頗為可觀,以太儲備公司 SharpLink Gaming, Inc. 僅一個多月已透過質押獲利 250 萬美金。
目前提出申請的有 21Shares、Grayscale (灰度)、富達、富蘭克林坦伯頓等,最近又新增一個強力選手:貝萊德 (BlackRock)。
貝萊德目前 ETF 相關申請紀錄為 576:1,被批准 576 次,被拒絕 1 次,批准率高達 99.8%;這次貝萊德在 2025 / 7 月向 SEC 提交一份 19b-4 檔案,申請為其以太幣現貨 ETF 進行質押,因為貝萊德過去的超高勝率,市場目前對通過抱有高度期待。
現貨 ETF vs 質押型 ETF,具體會帶來哪些差異?哪些賽道會受益?SEC 預計的批准期限是何時?這篇文章將回答上述問題,可從目錄前往想看的段落。
以下從運用方式、獲利模式、稅務、風險幾點切入:
現貨 ETF:買進持有 ETH,單純 Hold,不作任何其他運用。
質押型 ETF:買進持有 ETH,將部分 ETH 上鏈質押,賺取質押獎勵。
Q:什麼是質押?
A:質押是區塊鏈運作的一種機制,簡單說就是在鏈上鎖定代幣參與網路運作賺取獎勵。
在 POS 共識中,以質押該鏈代幣的數量來選出節點負責打包新區塊,被選出的節點會在打包區塊後得到區塊獎勵作為回饋。
質押基本邏輯:在區塊鏈上鎖定該鏈平台代幣 > 被選為打包區塊節點 > 分到區塊獎勵,但不一定需要成為節點,也可以透過委託的方式進行質押,將代幣鎖定委託給該節點,提高該節點被選中機率,這樣依然會得到區塊獎勵分配。
以太坊是 POS 共識區塊鏈,需質押來運作區塊鏈並維持安全性,將以太幣參與質押,一來能參與區塊鏈運作,做出貢獻,同時也能賺取質押獎勵 (目前 APR 約 2.6-3%)。
現貨 ETF:靠 ETH 價格上漲獲利。
質押型 ETF:ETH 價格上漲 + 質押收益。
Q:質押收益大概能賺多少?
A:雖然看年化似乎不算非常高 (目前約 2.6-3%),但因為機構持有的 ETH 量體很大,實際獲利數字相當可觀。例如六月才開始以太幣儲備策略的上市公司 SharpLink Gaming, Inc.,至 7 月 29 日統計已靠質押獲利 722 顆 ETH,不到兩個月已獲利超過 250 萬美金。
現貨 ETF:獲利來自價差,屬於資本利得,稅務較單純。
質押型 ETF:價差屬資本利得,staking 獎勵則更接近「利息/營業收入」,需要另外申報。
(以台灣來說,價差類似股票上漲,這部分目前證所稅免徵,而質押部分類似股息,這部分會課稅)
現貨 ETF:價格下跌風險、資產保管風險
質押型 ETF:價格下跌風險、資產保管風險、質押 Slash 風險、可能的贖回延遲
Q:什麼是質押 Slash?
A:當節點做壞事的時候,例如亂打包區塊,作假交易,會從其質押的以太幣中扣除部分作為懲罰,如果我們將代幣委託給該節點質押,也會受到 slash 的影響造成部分損失。
這部分的應對方式主要為:分散在多節點質押、嚴格篩選值得信任的節點。
Q:什麼是贖回延遲?
A:質押需要鎖定資產,考量到安全性,解除質押通常有一小段等待期,以太幣解除質押約需等待 7-10 天。資產管理公司考量到流動性應不會將全部以太幣都質押,會保留部分作為贖回準備,但若遇到大量贖回可能需要等待。
相較單純的現貨 ETF,質押型 ETF 除了幣價增值外,多了質押收益,但需承擔 slashing 風險與贖回延遲,稅務處理也較複雜。
最直接:強化 ETF 吸引力
現貨 ETF 只有以太幣上漲才能賺錢,質押型 ETF 多了質押這個穩定收益,就算以太幣不漲也能賺錢,對在乎穩定收益的投資人而言更有吸引力,預期將會帶動更多資金進場投資 ETF。
直接:基礎設施受惠
ETF 要質押以太幣,可以透過直接或第三方服務的方式,也需要委託合規的節點營運商,以及更多人投資 ETF 後託管商也會因此受益,例如 Coinbase、Figment、Blockdaemon 等節點服務商與託管機構的規模都會上升。
有可能:推動流動性質押 (LSD)
為了確保贖回的流動性,ETF 只會將部分持倉質押,質押愈少流動性愈好但也表示閒置的以太幣愈多,質押愈多賺到愈多質押收益但也會面臨流動性降低,對此這些 ETF 資產服務商非常可能會使用流動性質押協議 (LSD)。
申請書中大多有提到會直接質押或使用第三方服務,而流動性質押協議也屬於第三方質押服務商的範疇。
貝萊德申請質押 ETF 的消息出來後,流動性質押龍頭協議 Lido 在幾天內拉出一波 20% 漲勢。但這漲勢很可能只是短期市場反應,就算這些 ETF 公司確定使用 LSD 服務,也不一定會使用既有的流動性質押協議,很可能會自行發展新協議。
長期有可能:帶動穩健型 DeFi
若 ETF 真的使用 LSD 服務,進一步就會開始思考如何讓 LST 也能再產生收益,可能參與 DeFi,但考量到監管與安全要求,只有風險低、流動性佳、合約經多次審計的協議 (如 AAVE) 才較有可能被考慮。
以下按可能的批准時間順序:
Invesco / Galaxy
申請日期:2025 年 6 月 9 日
原定 SEC 裁定日:2025 年 8 月 11 日
進度:SEC 已延後決定,新的裁定日為 2025 年 9 月 25 日
Grayscale、Fidelity、Bitwise、21Shares 等其他申請案
提交時間大致落在 2025 年 Q2~Q3 之間
多數已進入延長審查期,最晚裁定時程落在 2025 年 10 月前後
BlackRock (貝萊德)
提交日期:2025 年 7 月 16 日
初步審查期:45 天內需初步回應,SEC 可視情況進入延長程序
最晚必須在 2026 年 3 月中旬前作出最終裁定
目前關注重點:九月底 / 十月是否會出現第一個批准,也有可能會一次批准多個;但已有數間 ETF 發行機構 (VanEck、21Shares、Canary Capital) 向 SEC 發函敦促在批准上採取“先申請先批准”的方式,保護金融創新,不要無視順序一次批準多個。
其實「質押型 ETF」已經有通過案例。
2025 / 7 月,美國資產管理公司 REX Shares 成功讓其產品 REX Shares Solana ETF (代碼:SSK) 上市,成為第一檔支援質押功能的加密 ETF。這檔 ETF 所持有的 SOL 將部分上鏈質押。
撰文當下上市約一個月,規模 1.42 億美金。
它的特別之處在於,它是透過《1940 年投資公司法》架構提交的「主動型基金」,避開了現貨比特幣 / 以太坊常用的《1934 年交易所法》第 19b‑4 提案路線。
40 Act 主動型基金 (公司型)
上市流程較簡單,但之後須遵守更嚴格的公司治理標準,稅務處理也較複雜。
19b-4 信託型 ETF
上市流程較長,之後要求較簡單,算是這類產品比較正統主流的申請方式,市場接受度更高。
質押型 ETF 的出現,象徵鏈上活動正逐漸獲得主流金融體系與監管的承認。
從 ETF 角度看,質押能帶來穩定收益,提升產品吸引力,吸引更多人投資。對既有的質押協議來說,其實不一定是好事 (因為 ETF 發行商也可能不使用既有的而是自建方案),但對整體鏈上發展來說依然是長期正面影響。
接下來關注重點就是 2025 的 9 月與 10 月,前幾個申請者的最終核定期限。
質押型以太坊 ETF 是否最終會得到批准?
SEC 會不會依照「先申請先批准」原則或一次性批準多個?
▌追蹤 每日幣研推特帳號
▌跟幣研社群一起研究討論,加入 每日幣研華語交流群!
▌訂閱每日幣研電子報 (每周 1 篇,快速了解市況、鏈上數據以及潛力項目動態)
東東
加密貨幣愛好者 | 2017 入圈,認為區塊鏈是下個世代的網路,期待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普及到日常生活的那一天。